市教育局任勇副局长前来我校讲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26浏览次数:1065

    4月24日,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前来我校以“为学有道”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令全体师生受益匪浅的公开课,此次授课在我校小礼堂进行,以下为任勇副局长授课的具体内容及其纲要。
 
 
为学有道
 
任  勇
ren.yong@163.com
 
      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第五项修炼》
 
一、学习的方式
 
1、向同行学习        2、向学生学习
3、向报刊书籍学习    4、休闲学习
5、进修学习          6、网上学习
7、学术学习          8、传播学习
9、追踪学习         10、课题学习
11、阶段学习         12、参观学习
13、实践学习         14、研究性学习
15、偶然学习         16、全面学习
 
1、向同行学习。
 
    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已所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2、向学生学习。
 
    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还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或不足,经常向学生学习。陶行知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可见,向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3、向报刊书籍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当然,现在人们说,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有一要常流常新的小河。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条河,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知识。一个教师,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学、文化书籍和杂志是不可思议的。就我来说,二十几年来,东买西购,已有1万余册数学、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书,订阅了所有能订到的中学数学杂志和许多教育杂志,我在书海中获取知识与启智,在书海中探索与创新。
 
    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谈读书的: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时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4、进修学习。
 
    我于80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师专,我在中学的教学起点是专科生。当时,多少是被一些瞧不起的,但我不自卑,而是坚持不断地参加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86年我读完了福建师大数学本科函授,99年我读完了福建师大教育硕士(数学教育)研究生课程,01年我又完成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05年读完北师大博士课程班。进修学习的最大好处是能系统学习,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还可以与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5、课题学习。
    从事一项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的选题、论证入手,进行文献综述,读他人文章著作,进行课题计划,进行课题实施,还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课题结题等,总之,要经历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全过程。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习了许多知识,也培养了科研能力。我以前对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刻,但从事了学校心理教育实验、构建学校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与教的评价课题,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深刻多了。学会了做课题,就能自学地将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成为一名扎根于中学土壤的教育科研专家。
 
6、学术学习。
    争取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可以在学术会议中了解学术动态,进行教育争鸣,还可以在学术会议中获取新的知识。你要参加某个学术会议,不进行某项课题的深入研究是不行的,你还要进行实验,你不研究、不实验就没有发言权。参加学术会议,往往还可以聆听许多大师、专家、同行对这一问题所阐述的观点和发表的真知灼见,你会发现这样的学习观点最新,给你留下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7、追踪学习。
 
    一是对一类书籍文章的追踪,如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课题,我就与京、沪、粤等有关书店联系,追踪这类书籍。同时在报刊中寻长这类文章,占领这类问题研究的制高点。二是追踪几位教育名师,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在北师大听了裴娣娜教育《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讲座,学术味浓,我听后很有收获。至少我认为她是代表当今中国教育科研中最具学术性的专家之一。追踪她,就等于追踪了中国最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掌握了教育科研中最具学术性的专家之一。追踪她,就等于追踪了中国最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最新动态。
 
    在北师大我还听了肖川博士的报告,他那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不在读了多少遍,那注重人文性的激扬文字,那发自肺腑的真言实语,给人以反思和启迪。追踪他,就等于了解了中国教育前沿的思想,对教育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刻和细致的理解。购他们的书,收集他们的文章,是一种追踪;找机会向他们请教,索要一些资料,也是一种追踪。我想,以我对事业、对学生的忠诚与爱心,以我对教育对科研的执著与追求,他们是会为一个基础教育的探索者铺就路石的。
 
8、阶段重点学习。
 
    人生有崖而学无崖,如果没有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就可能杂乱无章,形成不了体系。一是按系列学习。如,我教数学,数学竞赛是一个系列,数学建模又是一个系列,力争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是精于一地学习。如,我当副校长,我觉得张楚廷所著的《校长学概论》很适合我读,精读它,读透它,然后再博览群书《校长学》、《校长素质论》、《成功校长的实践与研究》、《现代学校管理学》、《给校长的建议--101》等。
 
    这样就等于打开了一个缺口,建立了一个根据地,然后再乘胜追击,逐步扩大作战领域。三是分层次学习。如创新教育专题,我是这样从高层往低层学习的:《创新教育》-→《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教师创新行为案利与评议》-→《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等。这样对创新教育就有一个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9、网上学习。
 
    不少教师感慨地说: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是电脑,是网络。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当代教师。就应该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会在网上探索、研究,利用电脑进行资源管理等。
 
10、传播学习。
讲学是传播的主要形式,要讲学,就要系统钻研、深入实践,这样才有深度,才有新意,对自己的学习与提高很有帮助。另外,一个地方搞一次教研活动,往往请多人讲学,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大好机会,我曾与魏书生、谢维和、张迪梅、董国华等老师一起讲过学,顺便听了高水平的讲座,获益匪浅。
 
传播,包括很多形式,比如出版著作,讲课,讲学,讲座,各类讲话,题词作序之类,我在这里把传播主要界定为三讲,即讲课、讲学和讲座。
 
讲课,是最好的传播你的教育思想的舞台。魏书生舞之、孙维刚舞之、程红兵舞之、邱学华舞之,舞出了课堂里师生一段生命的精彩而难忘的经历。我也舞之,我试图舞出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一个充满美感的课堂。
 
讲学,是有相对固定的讲课内容和学生,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比如作为北师大兼职教授,为北师大本科生、研究生、委培生、进修生讲学,就属这种。还有到华东师大、厦门大学、福建师大、集美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的讲学亦然。一个龙岩北师大的学子能到北师大讲学,别有一番感受。
 
讲座,多为有关部门临时邀请讲学。比如我作为教育部特级讲师团,必须接受委派到指定地点讲座;比如我作为西部教育顾问,也必须到西部去讲座;比如厦门支援宁夏、支援重庆、支援龙岩等,也有不少讲座任务。
 
    传播,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一定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在不影响工作学习的前提下,适度传播,你就能在传播中得以提升,进入一种全新的教育境界。
 
11、参观学习。
    有机会,还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人家是怎样办教育的,是怎样教书育人的,是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的,是怎样治学的。参观学习能给人一个感性认识,获取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资料,能和有关人员交流感兴趣的问题,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12、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专业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方面:
 
一是基于校本研究的专业发展。
二是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
三是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
四是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专业发展。
五是基于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
 
以学习为力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个体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原创的研究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
 
1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从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精彩数学就在身边》
序言:在用数学中体悟数学
 1.著名主持人的疏忽
2.医学专家的小毛病
3.喝牛奶喝出了问题
4.落在哪个手指头
5.活而有序
6.石头、剪子、布的胜算策略
7.要亚军还是要倒数第二名?
8.车站应建在何处?
9.页码用数知多少?
10.逆向思维保出线
 
11.笨法解决打井难题
12.漫话六十甲子
13.神秘吉祥的六阶幻方
14.直觉时常会惹祸
15.猜谜也能用数学
16.学一招加密与解密
17.最美的数学等式
18.平改坡改造方案的选择
19.放倒师生的几何题
20.我的一次智慧挑战
 
21.回文年说回文数
22.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23.答案不唯一
24.十个空酒瓶
25.思路不要跟狗跑
26.哪种分配才合理?
27.迷倒数学名师的扑克游戏
28.简单的难题算24点
29.数性难移
30.哪辆车先到达?
 
31.算出你的生日
32.双手就是计算器
33.香港回归庆生日
34.电动扶梯上下跑
35.欲穷千里目,应上几层楼?
36.哪个多?
37.谁更高一些?
38.巧思妙想带回钢坯
39.给你三个数
40.对偶助你变魔术
 
41.有诈的扑克游戏
42.你会折叠正五边形吗?
43.田忌赛马中的数学对策
44.条形码中的数学原理
45.由十字形图案想到的
46.马能跳回原位吗?
47.怎样种得最多?
48.卷纸的程度
49.电脑研究《红楼梦》
50.从三环商标想到的
 
51.借图巧证六人命题
52.轮胎的寿命
53.《刘三姐》绝妙对歌
54.钟表上的数学思考
55.地球的寿命
56.智慧的蚂蚁很会爬
57.神奇的蜂窝构造
58.倾斜的圆柱形水杯
59.易拉罐及水杯设计
60.茶七酒八恰相宜
 
61.方形蒸饭盒的容积
62.分装千果可行吗?
63.五猴分桃问题
64.围栏位置有讲究
65.见死不救与道德沦丧
66.生日巧合的同班同学
67.设计最速滑滑梯
68.摸彩游戏你玩吗?
69.千姿百态一展开
70.握草游戏胜算几何?
 
71.是3圈还是4圈?
72.圆滚动问题
73.玻璃球与魔幻酒杯
74.井盖为何是圆的?
75.灯挂何处照度最亮?
76.只称一次查出次品
77.爸爸妈妈分开坐
78.臭皮匠与诸葛亮
79.聚沙一定成塔吗?
80.足球上的黑白块
 
81.巧克力的吃法
82.迷路的怪圈
83.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84.排队打水的省时之道
85.糕点打包的省绳技术
86.设备能否通过拐角?
87.用砖叠个斜斜的塔
88.雨中奔跑就少淋雨吗?
89.抽签与顺序有关吗?
90.手臂摆动划出美丽曲线
 
91.四棱锥容器的容积问题
92.金属球切削成圆柱形问题
93.买卖中的数学问题
94.爬楼梯的问题
95.斐波那契兔子问题
96.怎样提高投篮的穿针机会?
97.跳投有助于投篮命中吗?
98.魔方变化数及转动时的表面积
99.一次数学遭遇战
100.厦门中秋博饼
 
后记:生活因数学更精彩
 
14、偶然学习。
 
    人们获得的很多知识,甚至是很重要的知识,并不都是从正规学习中学来的,而是通过与正规学习相区别的另一种学习形式偶然学习获得,所谓偶然学习,指不是从正规教育来的,也不属正规教育专门讲授的,而是在一种比较无计划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者事先难以预料的、偶然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进行的一种学习。
 
15、全面学习。
    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
    未来科技发展的特点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其结果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等大量涌现。名师深知,一个对新兴学科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教师,是很难适应时代对他的要求的。
 
二、为师十学

1.为师我要学     2.为师用心学
3.为师合作学     4.为师虚心学
5.为师探究学     6.为师拓展学
7.为师致用学     8.为师灵活学
9.为师思辨学     10.为师网络学

     1.为师“我要学”
    一个教师,若对学习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中,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若对学习是一种“我要学”的境界,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为师“我要学”,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进取精神。
    “我要学”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我要学”也是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作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这些学习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2.为师“用心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张思明在其《用心做教育》(“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中,有这么一段话:“用心做教育,我是快乐的。在用心中,我和我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找到了彼此的价值。只有用心做教育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个不断成长的老师。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用心做教育,那么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就是每天可以看见的现实,素质教育的春天就会常在我们身边。”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教师的学习也不例外。用心学习,快乐学习吧。
 
    3.为师“合作学”
    以往教师的学习,多为“自主”。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的学习“合作、自主、探究”,我以为教师的学习也应“合作”。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构建教师合作文化。
    教师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学校中构建起学习型组织,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分享式讨论和反思对话。愿我们的广大教师都养成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成长。
   
4.为师“虚心学”。
    毛泽东同志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师当“虚心学”。
    向名师学,向老教师学,相对容易些,相对大家能接受,有学习的积极性。
    为师还要向同行学习,向同行学习实际上就是团队合作学习,这种充分发掘和利用团队中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资源的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师还要注意向年轻教师学习,年轻教师相对经验少些,但年轻教师条条框框少,有激情有创意,在利用媒体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教师还能向学生学习,就更好了。学生的许多想法,是我们老师往往没有想到的。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来自学生的巧解妙证》。
 
5.为师“探究学”。
    教师即研究者,不仅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从教师角度而言,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就是要着力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包括研究指导能力)、个性风格和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
    教师惟有以研究者和体验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学习中的问题,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以此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6.为师“拓展学”。
    一个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掌握数学专业知识。仅仅掌握数学专业知识的数学教师,是不能成为数学人师、数学大师的。理科教师,要精通专业,知晓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文科教师,也是要精通专业,知晓社会科学知识,也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教师的学习,学习知识是一个层次,学习数学教学是高一个层次,学习数学教育又高一个层次,学习数学文化就又高了一个层次,如果上升到学习教育文化,就是更高的一种境界了。“拓展学”是一种从专业到泛专业的学习过程,围绕专业的拓展学习是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和教育视界的有效方式。
 
灯谜
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增知识于谈笑之间,长智慧于课堂之外。
考试不作弊(数学名词)
第一个到教室(学校用语) 
注意保护视力(三字用语)
随地吐痰,有何害处(成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学名词)
吕子明白衣渡江(成语) 
但使龙城飞将在(四字俗语)
双胞胎忘了作记号(陶渊明文句)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为师“致用学”。
    我们说,教师要“拓展学”,并不是说要泛泛而学。人生有涯而学无涯,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师的学习,一是要带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即学以致用。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再继续实践,逼近最优的教育。
 
    8.为师“灵活学”。
    学习的途径通常有阅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写作性学习等。这几种学习途径各有所长。其中写作性学习最为艰苦,但由于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理论,是神思妙想的锤炼和升华,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虽艰苦却有愉悦。
    教师应能了解其各自特点,并根据自己的情况,侧重其中一种或几种,也可以因时因事综合运用灵活学习以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9.为师“思辨学”。
    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问之”也好,“慎思之”也好,“明辨之”也好,都要求我们“思辨学”。
    对于全新的理论、知识、观念、技能,我们必须认真地、刻苦地学习,并尽快掌握。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活学活用,对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胆地吸收、借鉴,又灵活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选择、有批判、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决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10.为师“网络学”。
    网络学习已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蕴含着巨大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现代人面向未来的明智选择,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教师要更新学习观念,成为网络学习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具备使用和驾驭网络的实际能力,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网络是学习的工具,网络是学习对象,网络是学习的资源,网络是学习环境,网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也是校本学习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
 
网络学习的意义
 
——网络:提供巨大信息,查询快速便捷;
——网络:创设空中课堂,自主选择学习;
——网络:育心导学对路,随时阅读学习;
——网络:时有互动交流,在线学习生动。
 
三、文化力要素之一:学
 
1、读有字之书
(1)阅读之责重于山。
(好好学习新解:家长;老师。)
(2)浩瀚书海要择善者而读之。
(3)学以立德、培智、陶情、修身。
2、学无字之书
(1)学无字之书在于行(2)学无字之书在于悟(3)学无字之书在于恒(4)学无字之书在于问
 
3、精专业之学
(1)为师我要学  (2)为师用心学
(3)为师合作学  (4)为师虚心学
(5)为师探究学  (6)为师拓展学
(7)为师致用学  (8)为师灵活学
(9)为师思辨学  (10)为师网络学
4、懂副业之要
(1)懂副业之要旨在成为复合型人才。
(2)懂副业之要重在积累。
(3)懂副业之要贵在精选。
(4)懂副业之要妙在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
 
四、面向未来的学习
 
1、跟进性学习
——专业深化
——学历提升
——前沿追踪
 
2、自主性学习
——是基于“我要学”的学习
——学习是自动自发的
——自主求知才能学有所得
 
3、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视角
——深化、类化一类问题
——从问题到课题
 
4、选择性学习
——学以致用
——有的放矢
——知识“土”型
 
知识“土”型
 
 
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  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
 
5、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中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走向多赢
——辩证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6、高效性学习
——把厚书读薄
——只争朝夕地学
——增效有其法:如类似书比较着读
 
7、创造性学习
——小芸的对比学习
——“动态学习”好
——我的“网络学”
 
8、超越性学习
——起点超越
——知识超越
——时间超越
 
9、多源性学习
——书籍不是唯一的“源”
——网络资源是新的“富源”
——处处留心皆有“源”
 
10、转移性学习
——因事业发展而转移
——因职业需要而转移
——因自我爱好而转移
 
11、综合性学习
——学习方式的综合
——学习内容的综合
——学习策略的综合
 
12、开放性学习
——大学是一座金矿
——社会是学习的宝地
——人人、处处、时时
 
五、对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些思考
 
从社区教育到社区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共同学习,从行政团队到愿景团队;
教师为自己而学习(做文化人,改变生存境况,滋养心灵,做好教师);
明师群起的成长之源;
在学习中练就智慧;
让学习成为一种_____(习惯,责任);
 
在学、思、研、行、写中成型;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有些人喜欢自主独立学习,包容之;
将学习进行到底:远见、坚持和境界;
 
学习内容的创新:读一类书,读一人书,读非教育书;
学习形式的创新:辩论争锋,先文本后活动;
纷扰中沉淀书生本色;
成为名师:从自然到自觉;
同伴助力的极好平台,教育创新的思维空间;
 
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跟对脚步,高人点悟;
以合作学习的互推力,达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自动自发,不用扬鞭自奋蹄);
内驱力:习惯驱动,兴趣驱动,良知驱动,团队驱动,师境驱动,奖励驱动。
 
——“新学习”以人本价值为基础,认为学习是对人生命价值的成全。
 
“新学习”,具有以下的特征。
 
学习理念“新”:追求学习的生活性与创新性。
学习动力“新”:追求学习的内在自觉与外在互激。
学习方式“新”:追求学习的自主与合作。
学习过程“新”:追求学习的心动与行动。
学习结果“新”:追求学习的学会到会学。
 
希望大家今后见面时就问:
今天你学习了吗?
 
或这样问:
最近你在研究什么?
 
结束语:
学习的魅力在于能改变人的命运。
成功者的奥秘在于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的最高智慧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
愿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愿大家都成为“学习人”!
共同体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一些思考,一家之言,一起研讨。
                                                 
                                                  谢谢倾听,谢谢大家!